来自Visa和Allium的数据表明,2025年8月零售规模低于250美元的稳定币转账创下58.4亿美元的纪录。这一里程碑超过了加密货币历史上任何单个月的总额,突显出稳定币在日常交易中的日益重要作用。增长主要由新兴经济体用户推动,他们寻求比传统银行渠道更快、更便宜的替代方案,因为手续费和延迟仍是跨境和微额支付的重要障碍。
币安智能链(Binance Smart Chain)引领了增长,占据了近40%的所有零售稳定币活动。BSC的交易数量年初至今增长了75%,交易量上涨了67%。这一激增源自币安决定对欧洲用户下架USDT,促使用户返回BSC,因为其支持多种稳定币且手续费低廉。PancakeSwap和其他BSC上的去中心化交易平台(DEX)随着迷因币和小额交易的回暖交易量增加。
以太坊及其二层生态系统也获得了显著增长。以太坊主网和二层网络合计占零售转账量的20%以上,占交易数量的31%。主网低于250美元的转账量增长了81%,交易次数增长了184%,这得益于过去一年平均燃气费降低了70%。更低的成本使以太坊在小额支付领域变得可行,以前这类支付通常仅限于高价值转账。
CEX.io对尼日利亚、印度、孟加拉国、巴基斯坦和印度尼西亚2600多名受访者的调查数据显示,70%的用户在过去一年中增加了稳定币的使用。超过四分之三的受访者预计使用量将继续上升,因为银行手续费仍然较高,汇款通道依旧拥堵。大多数人认为交易速度和透明度是采用稳定币的关键原因,同时受访者还强调了稳定币对本地货币贬值的抗性。
Tron的零售稳定币活动有所下降,减少了130万笔交易,首次落后于BSC和以太坊。Tron的月交易数量下降了6%,且增长落后于同行。这一变化表明零售用户更偏好于平衡低手续费和生态支持的网络。
新兴市场的监管机构已开始关注此趋势。一些中央银行正在探索数字货币试点,另一些则对无牌照稳定币发行者发出警告。尽管监管环境不确定,趋势表明稳定币正逐渐嵌入消费者金融。随着稳定币通道的成熟,它们有望挑战传统支付系统,重塑跨境商业模式。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