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比較黃金和比特幣相對於美國貨幣供應廣義指標(M2)的表現,突顯出截然不同的趨勢。儘管黃金今年迄今上漲了38%,但經調整貨幣供應後,仍低於2011年的高點,反映出對近期通脹壓力的反應有限。相反地,比特幣在每個牛市週期中相對於M2持續創下歷史新高,包括最新的九月大漲,展示其超越貨幣創造的能力。
歷史數據顯示,黃金在1980年達到相對高峰,當時通脹和貨幣擴張推動了對傳統避險資產的需求。此後,隨著數字資產的興起和央行政策的變化,黃金的調整後價值逐漸走低。比特幣的表現則打破此趨勢,對貨幣政策變動、ETF流入和企業財庫配置的增長表現出高度敏感。其相對於M2的高位強調了比特幣在積極貨幣寬鬆時代中作為避險和投機增長工具的新興地位。
關鍵指標顯示,比特幣的主導地位隨著貨幣供應增長波動,反映投資者對可程式化、去中心化的價值儲存方式優於實物黃金的偏好。這種分歧可能影響資產配置策略,黃金作為對抗長期通脹的避險工具,而比特幣則在低收益環境中提供不對稱的上行潛力。隨著央行推動政策正常化,傳統與數字價值儲存之間的互動將塑造多元化投資組合中的避險與冒險配置。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