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有超過90項加密貨幣交易所交易基金(ETF)申請案正待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審議,這標誌著數字資產投資可能迎來一個重要轉折點。若獲批准,這些產品將提供主流市場進入比特幣、以太坊、Solana、XRP及多種小型代幣現貨交易的渠道,使機構和散戶投資者可以在無需自行保管私鑰的情況下獲得敞口。
市場專家如NovaDius Wealth Management總裁Nate Geraci預計,只要申請符合上市標準和合規要求,大多數申請將獲得高比例批准。Geraci強調,ETF的採用將取決於投資者偏好,他形容這是一個“精英制度”,吸引資金的基金將蓬勃發展,而表現不佳的則會逐漸消失。iShares比特幣信託(IBIT)的成功例證了現貨ETF推動機構資金流入的潛力,該信託自推出以來持有近850億美元比特幣資產。
儘管對旗艦產品持樂觀態度,彭博資訊分析師James Seyffart提醒利基山寨幣ETF可能難以維持長期生命力。Seyffart預測,雖然未來數月將有許多基金推出,若交易量和資產流入未達預期,可能有大量基金在兩年內面臨清盤。項目基本面、網絡活躍度及開發者參與度將是決定比特幣及以太坊之外代幣需求的關鍵因素。
近期表現數據凸顯此趨勢:自七月初以來,現貨以太坊ETF資金淨流入接近100億美元,數日內超越比特幣ETF,反映出以太坊質押收益和去中心化金融(DeFi)應用的重新興趣。相比之下,根據1933年《投資公司法》申請的Solana和XRP ETF在監管清晰度及市場深度方面仍存疑慮,儘管初期以期貨為基礎的相關產品反應尚可。
業內觀察人士指出,基於指數的加密ETF因提供多元資產組合,可能吸引尋求廣泛市場敞口的資金。然而,代幣專屬基金的激增引發市場分散、資產重疊及投資者混淆的擔憂。若部分產品需求減弱,發行商可能會整合產品或撤回申請,類似早期互聯網泡沫時代類別賽道的洗牌現象。
總體而言,ETF熱潮反映出機構對數字資產的認可,動力源於對受監管投資工具的需求。隨著申請進入SEC最終裁決階段,預計最快於今年秋季落實,資產管理人和托管機構正優化結算架構、費用結構及行銷策略以爭取資金流入。在這個快速演變的市場中,成功將取決於產品差異化、流動性激勵及透明治理,投資者透過資本分配發揮決定性影響力。
雖然ETF時代有望民主化加密投資,市場參與者仍須保持警惕。表現不佳基金的必然結束將考驗投資者韌性,促使全行業重新評估產品設計。隨著SEC準備開啓大門,未來數月將揭示哪款加密ETF不僅能夠推出,更能真正繁榮發展。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