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平台在十月初加速推動代幣化股票發行,引來法律及金融監管機構的審查。代幣化股票以數碼代幣代表公司股份,被讚揚為實現全天候交易及即時結算。然而,此類產品經常缺少傳統股票持有的重要特徵,如表決權、股息及遵守既有證券法規。
多個交易所及交易平台,包括主要加密貨幣交易場地,已推出多家全球大型公司的代幣化版本。在歐洲,根據MiFID規則獲牌照的平台已開始提供與科技和汽車巨頭基礎股份掛鉤的代幣。在美國,數家企業正尋求監管批准以推行類似產品,而納斯達克則建議在試點框架下上市代幣化證券。儘管勢頭強勁,法律專家強調許多代幣化產品更像是衍生工具,而非真正的股票工具。缺少嚴格的信息披露要求和標準化的投資者保護引起對交易對手風險及市場透明度的關注。
業內消息指出,目標零售投資者的代幣化股票總價值於九月突破4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微不足道的水平大幅增長。不過,市場從業者及傳統金融代表警告,不同司法管轄區分裂的規則可能導致流動性限制和投資者混淆。近期對代幣化發行的審查顯示,在抵押品實踐、贖回程序及發行者償付能力保障方面存在很大差異。有些代幣聲稱與基礎股份完全1:1支持,而其他代幣則僅提供合成經濟曝險,並無正式股東身份。
監管機構正就這些新型數碼資產的適當處理方法展開討論。支持者認為代幣化可民主化股市准入並降低運營成本。批評者包括主要經紀商及機構團體,堅持代幣發行者必須遵守現有證券法及投資者保護制度。對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及歐洲類似機構制定正式規則的呼聲日益高漲,業界協會敦促協調監管以維護市場完整性。隨著代幣化快速擴展,持份者合作及明確監管指引將是平衡創新和基本投資者保障的關鍵。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