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近提交給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的文件,主要機構投資者在第二季度大幅增加了其間接比特幣持倉,利用現貨ETF和與加密貨幣相關公司的股權。這一趨勢凸顯了數字資產在傳統投資組合中的日益接受度。
Brevan Howard的數字資產專門部門幾乎將其在貝萊德iShares比特幣信託(IBIT)中的持倉翻了一番,截至6月底持有3790萬股,高於第一季度末的約2150萬股。這筆投資價值超過26億美元,使其成為IBIT最大機構持有者之一。
高盛資產管理也加大了對ETF的投入,將IBIT持倉擴大到33億美元,同時持有價值4.89億美元的iShares以太坊信託(ETHA)股份。儘管這些持倉可能反映的是客戶配置而非交易部門的直接投資,但它們顯示了機構客戶對ETF的強勁需求。
除了ETF外,傳統資產管理者和捐贈基金也對與加密相關的股票表現出興趣。哈佛大學捐贈基金報告對IBIT投入了19億美元,而包括阿布扎比Mubadala投資公司在內的其他投資者也持有該基金的龐大股份。
美國銀行機構亦展現了對加密資產的重新興趣。富國銀行將其IBIT持倉增加了四倍至1.6億美元,並持有價值20萬美元的灰度比特幣基金(GBTC)股份,而Cantor Fitzgerald將其在IBIT和相關加密股票的總持倉增至超過2.5億美元。
交易公司也有參與。據報導,Jane Street的投資組合包括790萬股IBIT,價值約14.6億美元,將比特幣產品與特斯拉和亞馬遜等傳統證券並列。這種跨資產策略突顯了ETF作為資本流入數字資產的橋樑的演變作用。
機構對現貨比特幣ETF的接受反映了向受監管、透明且為客戶提供熟悉托管和經紀整合框架的加密投資工具的更廣泛轉變。ETF結構同時規避了直接加密托管中固有的對手風險。
與此同時,通過股票持有間接參與仍是互補渠道。投資者可透過持有鏈上比特幣的公司(如MicroStrategy)獲得比特幣相關收益,其資產負債表持倉引起了廣泛關注。ETF與股票的雙重策略多元化了資產類別的入口。
第二季度數據突顯了支援數字資產的機構基礎設施的成熟,從托管解決方案到諮詢框架。隨著越來越多的資產管理者將比特幣ETF納入模型組合,該領域預計在資產管理規模及產品創新方面將持續擴展。
展望未來,SEC對新加密ETF及潛在現貨以太坊產品的批准可能擴大機構投資管道,而持續的監管發展將塑造機構採納與市場增長的下一階段。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