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2日,有報導指出歐洲央行(ECB)正積極探討在公共區塊鏈網絡上部署即將推出的數字歐元的可行性,特別是以太坊和Solana。這一評估標誌著歐洲央行數字貨幣(CBDC)原型脫離了以私有、許可式賬本為基礎的傳統模式,這類模式在全球多個試點項目中均有應用。相比之下,公共區塊鏈模型提供了原生代幣化框架,通過去中心化提高韌性,並通過標準節點實現廣泛訪問。
根據《金融時報》引用的消息來源,歐洲央行政策制定者正在權衡私有系統在隱私保護與可擴展性保證方面的利弊,與公共平台固有的透明度和網絡效應之間的取捨。以太坊廣泛的智能合約生態系統和Solana的高吞吐量能力已成為主要候選者。歐洲央行數字歐元工作組正在評估包括交易終局時間、每筆交易成本、治理模式及與歐盟監管要求的一致性等標準。
監管及技術考量
如果選擇公共區塊鏈,歐洲央行將需要設計技術接口,以將用戶數據與公共節點隔離,同時保持對反洗錢(AML)和數據保護法的合規性。隱私保護的第二層解決方案與零知識證明架構正在審查中,以在保密性與審計性之間取得平衡。與現有歐元區支付系統的互操作性以及與商業銀行API的整合,對於大規模採用也將至關重要。
戰略影響
轉向公共區塊鏈模型可通過利用去中心化金融(DeFi)應用、代幣化資產市場和跨境結算渠道所帶來的網絡效應,強化歐元在數字金融中的地位。然而,對於公共區塊鏈治理中可能增加的國家影響力,以及公共網絡停機或共識攻擊引發的系統性風險,市場仍存憂慮。
歐洲央行預計將於2025年底對區塊鏈框架作出正式決定,並準備啟動第二階段的數字歐元試點。此次評估結果可能影響全球央行對CBDC的態度,並推動圍繞創新、安全性與貨幣主權之間最佳平衡的討論,以應對快速演變的數字經濟。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