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ristian Catalini,現已停止運作的Libra穩定幣項目共同設計者,公開批評了Stripe的Tempo區塊鏈,指出其背離了核心的去中心化原則。在X上的一篇帖子中,Catalini強調,由企業控制的網絡本質上存在集中決策、安全漏洞及用戶主權喪失的風險,尤其當治理轉向以盈利為驅動的激勵時更是如此。
從Libra失敗中汲取的教訓
Catalini回顧了Libra的發展軌跡,指出僅有技術上的堅實並不足夠,必須有無許可的架構。原始Libra設計優先考慮合規要求,犧牲了去中心化治理,需進行身份驗證和託管錢包模型,仿照傳統金融體系。Catalini警告說,Stripe的Tempo重複了這一模式,形成了權力持份者獲得過度影響力的可預見模式。
激勵結構與網絡控制
像Tempo這樣的企業區塊鏈提供了簡化的用戶體驗和整合合規,但依賴單一實體的發行和治理模型。Catalini指出,Stripe及類似公司擁有單方面實施協議變更、調整費用結構及限制用戶參與的能力,有效地在區塊鏈創新的幌子下重製了傳統金融體系的階層結構。
無許可與有許可模型
批評的核心在於無許可的公共區塊鏈(通過去中心化節點達成共識與驗證)與限制驗證者角色的有許可網絡之間的區別。Catalini主張,區塊鏈的真正價值在於無須信任、無邊界且無中央中介的交易。有許可模型通過設置關卡和中心化控制點,易受到監管壓力和企業私利影響,削弱了這些益處。
監管與生態系統影響
監管機構可能偏好有許可的網絡以便於監督,但此類支持風險分裂更廣泛的生態系。Catalini警告,大規模採用企業區塊鏈可能邊緣化開源公共網絡,阻礙創新並降低韌性。他敦促開發者和用戶考慮長期治理影響,倡導保存核心去中心化特質的混合模式。
企業區塊鏈的未來
儘管承認企業網絡能與公共鏈共存,Catalini強調透明度、開放的治理框架及社群驅動共識機制的重要性。他建議成功的企業鏈必須採納多方利益相關者治理、分布式驗證節點及無許可的升級流程,以符合加密貨幣的基本精神。
最終,Stripe的Tempo計劃代表了企業贊助區塊鏈努力的一個關鍵試驗案例。其成敗將影響未來的監管方法、開發者優先事項和用戶採用模式。Catalini的警告及時提醒我們,去中心化仍是區塊鏈技術的定義特徵——一旦妥協,將失去其變革性的潛力。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