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香港金融管理局(HKMA)於2025年9月15日公布了一項關於調整銀行對加密資產曝險資本規定的草案。根據該計劃,銀行將對某些穩定幣及代幣持有量採用優惠的風險權重計算,前提是符合嚴格的準備金及流動性標準。此舉標誌著香港在吸引蓬勃發展的數字資產市場方面,與區域金融中心競爭的戰略努力。
主要提案
- 將現金支持的穩定幣風險權重調整至最低10%,適用於定期接受準備金審計的合格代幣。
- 允許銀行使用高質量流動資產作為抵押,以抵銷加密保管服務的資本要求。
- 引入分層框架,符合先進風險管理標準的銀行可享進一步降資本要求的優惠。
- 強制實施加強的披露標準,以確保加密曝險和準備金持有的透明度。
與全球標準的接軌
該草案與將於2026年1月1日生效的巴塞爾委員會修訂相符,新增對某些代幣化存款及穩定幣較低的資本要求。通過採用相容標準,香港金融管理局旨在確保國際銀行能無縫跨境運營,同時管理與數字資產相關的系統性風險。
新加坡比較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已實施全面的穩定幣框架,要求完全由現金或現金等價物支持並具備穩健的贖回機制。香港金融管理局的提案借鑑MAS標準,但旨在根據本地市場條件和銀行實務進行調整,例如維持在岸準備金審計及採取分階段實施策略,讓機構有時間適應。
行業影響
香港金融機構表達了謹慎樂觀。較低的資本要求可能開啟加密保管、代幣發行服務及機構交易臺的新收入來源。然而,銀行需提升技術基礎設施和合規能力,以符合香港金融管理局提出的披露及審計要求。
結論
該草案將香港定位為亞太區積極的監管創新者。通過平衡審慎的風險管理與支持性的資本待遇,香港金融管理局期望吸引全球銀行及數字資產公司,鞏固香港作為區域一流加密金融樞紐的地位。相關利益團體可於60天的諮詢期內提交意見,待最終規則制定。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