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四,鏈上分析平台觀察到來自以太坊聯合創始人 Jeffrey Wilcke 相關錢包的 1,500 ETH(按現行市場價格約值 600 萬美元)轉入 Kraken 交易所存款地址。類似的轉帳在八月份將價值 922 萬美元的資金轉入同一平台,而先前總計 2.62 億美元的動作則是通過多個新錢包的複雜內部轉移,促使市場對潛在賣單產生揣測。
儘管 Wilcke 的行動規模龐大,以太幣大戶交易在規模和頻率上均超過單一聯合創始人的轉帳。9 月 23 至 25 日期間,至少有 15 個不同錢包合計聚集超過 406,000 ETH,價值約 16 億美元,資產來源包括 Kraken、Galaxy Digital、BitGo 和 FalconX 等中心化平台。累積模式顯示主要市場參與者的策略性佈局。
近期市場下跌導致以太坊價格從多月高點下跌近 13%,推動長期投資者和機構在低估值時段鎖定持倉。歷史數據顯示,以太幣大戶的買單通常先於中期反彈,大型買家利用流動性低谷構建儲備,以應對預期的網絡升級或宏觀催化因素。
鏈上買賣差價指標和訂單簿動態分析顯示現貨市場買單深度顯著,即便永續期貨部分,特別是超大型投資者群體,進行大量拋售。這種對比凸顯了散戶、機構和算法交易者之間的策略分歧,共同塑造短期價格波動。
Wilcke 在社交媒體上的公開轉發暗示未來可能進一步分配以太幣,但與高淨值實體的積極累積形成對比。聯合創始人的市場進場真實性仍有爭議,因為錢包存款並不等同於已執行的賣單,可能僅用於運營或託管管理目的。
這些動向發生後的市場情緒顯示出高波動性,主要交易所的現貨交易量飆升至多週高點。觀察者指出,持續的巨鯨需求可能成為價格支撐催化劑,而潛在大規模分配的壓力可能帶來供應風險,需資產管理者和流動性提供者謹慎應對。
總體而言,聯合創始人的以太坊存款與創紀錄的巨鯨購買同步進行,體現了 Ether 市場生態系中協議內部人士與機構資本配置者之間日益演變的互動關係。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