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7日,路透社发布了一份印度档案通讯分析,强调该国对加密货币采取了细致入微的态度。印度保持谨慎,避免全面禁止,同时抵制广泛的监管框架,旨在保护消费者免受市场波动和潜在金融风险的影响,而不完全扼杀创新。
印度储备银行(RBI)多次警告加密货币的危险,理由包括洗钱、欺诈和宏观经济稳定方面的担忧。尽管最高法院以不成比例为由推翻了RBI早前对加密交易的事实性禁令,但央行仍继续劝阻数字资产的使用,并强调缺乏消费者保护。
相反,印度证券交易委员会(SEBI)对加密资产的监管表示兴趣,承认其日益主流的地位。SEBI的初步开放包括探索稳定币框架和投资者保护措施。然而,央行的谨慎态度占据上风,正式的加密法规仍未出台。
印度政府选择了观望政策,认为详细监管可能使加密货币合法化,但未能缓解其固有风险。这一立场与全球趋势形成对比,其他地区已经实施了数字资产许可、税收和投资者保护的强有力框架,以促进行业发展。
分析指出,尽管印度4万亿美元的加密市值仍具重要意义,但该国投资者承受着高波动性而没有结构化的监管救济。家庭持仓约为45亿美元,表明零售参与在经济上虽不显著,但在年轻人群中具有重要文化影响。
批评者认为印度的监管僵局可能导致人才和投资流向更友好的市场。支持者则反驳称,优先考虑金融稳定和消费者保护符合国家利益,尤其是在金融素养较低的背景下。随着政策制定者权衡创新与风险管理,这场辩论仍在继续。
印度的谨慎态度体现了新兴经济体在将去中心化金融整合进传统银行和货币体系时面临的复杂性。最终的监管路径将塑造印度在全球加密生态系统中的角色,并影响关于数字资产治理的更广泛政策讨论。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