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背景
以太幣因機構需求回溫、去中心化金融(DeFi)成長及大規模國庫配置而推動至接近歷史新高。Fundstrat 的湯姆·李預測年底 ETH 價格將達到 15,000 美元,理由是網路基本面穩健且實體資產代幣化日益增加。近期以太幣現貨 ETF 的批准強化了傳統投資渠道,鏈上數據顯示大戶持幣量上升。多重因素匯聚,促使投資人重新評估最佳曝險策略。
直接持有
透過自我託管錢包直接持有 ETH 是最純粹的參與形式,賦予完全掌控資產及網路互動的權限。持有者可進行質押、收益農耕、NFT 市場及第二層應用操作。然而,此路徑需具備技術專業、妥善管理私鑰及考慮交易手續費成本。關於託管與稅務的法規不確定性亦構成挑戰,尤以需機構級託管方案的大額持有者為甚。
以太現貨 ETF
以太現貨 ETF 簡化了受監管的投資途徑,在券商賬戶內如同傳統股票產品交易。多家發行商已提交修正案申請增設質押功能,可能為投資者帶來額外收益。證交會對具質押功能 ETF 提案的審核持續進行中,核准時間依據合規架構而定。ETF 採用有望帶動可觀資金流入,串連加密與傳統金融領域。
企業國庫投資
包括 BitMine Immersion Technologies 在內的上市公司持有以太幣作為資產負債表配置,提供與股權連結的曝險。這些企業同時揭露國庫持倉與營運指標,提供結合 ETH 價格表現及企業治理成長潛力的混合投資。股權投資帶來雙重波動與治理風險,但使資本市場參與者能透過熟悉管道受惠以太幣升值。
比較分析
各種曝險方式具備不同風險與報酬特性。直接持有適合願意管理託管風險的進階用戶。ETF 則滿足尋求受監管簡便性的機構與零售投資人。企業國庫吸引目標追求多元報酬的股權投資者。最佳配置將視個人風險承受度、法規環境評估及收益目標而定。隨著 ETH 網路效用擴大,投資人需將策略與不斷演進的市場基礎設施相結合。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