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紀錄的加密貨幣崩盤後,投資者紛紛尋求對沖以防止進一步暴跌

by Admin |
在10月10日至11日,加密市場出現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清算事件,跨槓桿頭寸的強制賣出金額超過190億美元。這次暴跌的導火索是美國總統唐納德·川普在週五晚些時候宣布對中國進口商品徵收100%關稅,並威脅對關鍵軟件實施出口管制,這引發恐慌性拋售,嚴重削弱了主要數位資產的流動性。在暴跌過程中,比特幣一度跌至低點約104,782.88美元,較先前高點122,574.46美元下跌14%,而以太幣在週末晚些時候曾下跌12.2%至3,436.29美元後再度小幅回升。期權市場數據顯示,投資人為防範進一步的下行風險而大量買入看跌期權,未平倉量顯著集中在比特幣的11.5萬美元與9.5萬美元履約價,以及以太幣的4,000美元與3,600美元履約價,顯示臨月末的看跌情緒上升。儘管出現清算潮,但比特幣的資金持續流入與華盛頓語調的緩和幫助市場收復損失,週一收盤時比特幣漲0.6%,至115,718.13美元;以太幣漲2.4%,至4,254美元。分析師指出,去槓桿風暴已清除過剩風險,重新設定保證金要求,並強化比特幣的「藍籌」地位,儘管比特幣接近125,000美元與以太幣接近4,500美元的關鍵阻力位仍然是任何持續反彈的關鍵障礙。交易紀律專家警告,持續的波動性可能在美國政府下一步政策舉措出爐前引發進一步的洗牌,因機構參與者在數字資產與傳統避風港之間重新平衡資產配置。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