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Bitwise資產管理公司的André Dragosch進行的分析探討了2025年黃金和比特幣作為抗通脹工具的表現。黃金傳統上作為股票市場的避險資產,當股市下跌時價格上升,而比特幣則在美國國債收益率上升和債券市場波動期間表現更為強勁。Dragosch的研究強調,這些資產對不同風險具有對沖作用,結合持有可能成為多元化投資的最佳選擇。
黃金的股票避險角色
歷史數據顯示,黃金與標普500指數的相關性接近零,且在市場壓力期間常轉為負相關。例如,在2022年股市下跌期間,儘管標普500下跌近20%,但黃金價格仍上漲約5%。這種韌性源於黃金作為無收益資產且具內在價值儲存特性的地位,吸引尋求避險的投資者避開股票下跌風險。
比特幣的債券市場制衡角色
相比之下,比特幣有時會與股票拋售趨勢背離,且與美國國債的相關性較低甚至略為負相關。多家機構的研究顯示,當債券價格下跌、收益率上升時,比特幣有時表現優於黃金。2023年,在對美國債務可持續性及赤字上升的擔憂中,債券市場賣壓加劇時,比特幣表現優於黃金。
2025年表現分歧
截至2025年8月31日,黃金年初至今上漲超過30%,而比特幣則增長近16.5%,儘管10年期國債收益率上升超過7%。這種分歧回報說明黃金受益於股票市場波動的階段,而比特幣則在債券市場壓力期間發揮平衡作用。這種表現分歧支持了Dragosch關於投資組合對沖的經驗法則。
注意事項與考量
相關性並非靜態。因大規模機構資金流入現貨ETF,2025年比特幣與股票的關聯度有所增強,可能降低其特有的避險功能。短期衝擊如監管公告、央行決策或流動性緊縮可能使黃金和比特幣同向波動,限制避險效果。
結論
Dragosch總結,兩種資產均不應完全放棄。黃金仍是抵禦股票下跌的主要避險工具,而比特幣則可作為債券市場壓力的制衡。雙重持有可能通過覆蓋更廣泛的市場情景,提升風險調整後的回報。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