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歐洲提議的《防止和打擊兒童性虐待規範》,通常被稱為「聊天監控法」,要求在加密前對私密訊息進行用戶端掃描以檢測非法內容。隱私專家警告,這一機制創造了一個有效的後門,幾乎不受限制地查看個人通訊,並與現有的端對端加密承諾相矛盾。
法律與道德問題
Diode 的共同創辦人兼執行長 Hans Rempel 稱這項提議為「危險的越權行為」,並警告說它將「本質上易受腐敗影響的實體」賦予廣泛存取私人用戶數據的權力。Rempel 指出,超過10%的資料外洩源自政府系統,凸顯監控基礎設施可能被濫用的風險。
Brickken 的總法律顧問 Elisenda Fabrega 強調,該法案在歐盟基本權利憲章第7條和第8條面臨挑戰,這些條款保障通訊機密性和個人資料保護。Fabrega 主張,用戶端掃描違反這些保障,因為它直接監控用戶裝置上的內容,而不論是否有不當行為的疑慮。
對數位信任與市場分裂的影響
批評者預測,聊天監控的執行將侵蝕主流訊息服務的信任,推動重視隱私的使用者轉向以自主管理和設計加密為原則的 Web3 分散式替代方案。Rempel 表示:「Web3 隱私的戰吶是『不是你的鑰匙,就不是你的數據』」,強調分散式平台將從「搖籃到墳墓」保護用戶主權。
Fabrega 警告,廣泛遷移可能導致歐洲數位市場分裂,可能削弱歐盟在制定全球隱私規範方面的影響力。她強調,生態系統分裂將削弱監管的一致性,並使跨境合作複雜化。
德國的抉擇
目前有十五個歐盟成員國支持該提案,但批准需要65%的歐盟人口支持。掌握關鍵票數的德國尚未表態。觀察人士評估通過可能性偏低,但警告這可能並非以安全為名限制加密的最後嘗試。
在德國決定尚未出爐之際,雙方持份者正加強倡導行動。隱私團體正動員法律挑戰,而該法支持者則辯稱必要以遏止日益嚴重的網路兒童虐待問題。
展望未來
若法案通過,「聊天監控法」將標誌數位監控政策的重大轉變,並為強制用戶端掃描設立先例。其最終命運將仰賴歐盟成員國間的協商及歐洲法院的可能介入。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