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7日,路透社發布了一份印度檔案電子報分析,突顯該國對加密貨幣的細緻態度。印度保持謹慎,避免全面禁令,同時抵制廣泛的監管框架,旨在保護消費者免受市場波動及潛在金融風險的影響,同時不完全扼殺創新。
印度儲備銀行(RBI)多次警告加密貨幣的危險,指出洗錢、詐騙及宏觀經濟穩定性的擔憂。儘管最高法院以不均衡原因此推翻了RBI先前對加密交易的事實禁令,中央銀行仍繼續反對數位資產使用,並強調缺乏消費者保護。
相反,印度證券交易委員會(SEBI)則表達了對規範加密資產的興趣,承認其日益主流的存在。SEBI的初步開放包括探索穩定幣框架和投資者保護措施。然而,中央銀行的保留態度佔據上風,正式的加密貨幣立法仍待定。
印度政府選擇了觀望政策,認為詳細監管可能會使加密貨幣合法化,卻無法減輕其固有風險。此立場與全球趨勢形成對比,其他司法管轄區已實施健全的數位資產許可、稅收及投資者保障框架,以促進產業成長。
分析指出,儘管印度4兆美元的加密貨幣市場資本仍具重大規模,但該國投資者面臨高波動性,且缺乏結構性的監管補救措施。家庭持有量約為45億美元,顯示零售參與經濟規模有限,但在年輕族群中具有顯著的文化影響力。
批評者認為,印度的監管僵局有可能使人才和投資流向較為友善的加密市場。支持者則反駁,優先考量金融穩定和消費者保護符合國家利益,尤其考慮到金融素養普遍偏低。政策制定者正持續討論如何在創新與風險管理之間取得平衡。
印度的謹慎態度展現新興經濟體在將去中心化金融整合入傳統銀行及貨幣體系時面臨的複雜性。最終的監管路徑將塑造印度在全球加密生態系的角色,並影響更廣泛的數位資產治理政策辯論。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