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四,鏈上分析平台觀察到約1,500枚ETH,按當前市場匯率約值6百萬美元,從與以太坊共同創辦人Jeffrey Wilcke相關的錢包轉入Kraken交易所的充值地址。類似的轉移在八月份曾將9.22百萬美元轉至同一平台,而早前總計2.62億美元的動作則伴隨多個新錢包之間的複雜內部轉移,引發了對可能賣單的揣測。
儘管Wilcke的行動規模龐大,但以太坊大戶交易的規模和頻率仍超過個別創辦人的轉移。在9月23日至25日期間,至少15個不同錢包總計集結超過406,000枚ETH,約合16億美元,資產來源包括Kraken、Galaxy Digital、BitGo和FalconX等中心化場域。累積模式表明主要市場參與者正進行策略性佈局。
近期市場回調使以太坊價格自多月高點下跌近13%,推動長期投資者及機構在跌價時抓住機會建倉。歷史數據顯示,大戶來源的訂單常常先於中期反彈發生,大規模買家利用流動性低谷在預期的網絡升級或宏觀催化劑前積累儲備。
鏈上買賣差價指標及訂單簿動態分析揭示,現貨市場存在向買單傾斜的深度,儘管永續期貨尤其是超大型投資者群體進行大量賣出。這種對比凸顯零售、機構及算法交易者之間採用不同策略,共同塑造短期價格波動。
Wilcke在社交媒體上公開轉發暗示未來將進一步分配以太幣的評論,與高淨值實體顯示的積極累積形成對比。共同創辦人的市場介入真實性仍有爭議,因為錢包充值並不必然等同於已執行的賣單,可能僅用於運營或托管管理目的。
這些發展後的市場情緒表現出較高波動性,主要交易所的現貨交易量飆升至數週高位。觀察者指出,持續的大戶需求可能成為價格支撐催化劑,而潛在大規模分配的壓力則可能引入供給風險,資產管理方和流動性提供者須謹慎平衡。
總體而言,共同創辦人的以太存款與大戶購買的同步動作,展現了成熟以太市場生態中協議內部人士與機構資本配置者之間不斷演變的互動關係。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