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凌晨,去中心化永續合約交易所Hyperliquid出現了一筆價值2910萬美元的以太坊-美元槓桿倉位清算,這是24小時內最大的一筆單筆交易平倉,整體市場清算規模達11.9億美元。鏈上分析提供商CoinGlass的數據顯示,多頭倉位佔清算總量近90%,突顯出加密交易者持續的多頭偏好,從而加劇了下行風險暴露。
整體的清算影響了主要數字資產,以太坊遭受了4.48億美元的最大賣壓,其次是比特幣2.78億美元,以及Solana、XRP和BNB Chain產生的顯著溢出效應。中央化交易所中,Bybit的清算規模領先,達到3.11億美元,Hyperliquid和Binance則分別為2.81億美元和2.43億美元,反映了風險在中心化與去中心化場所間的分佈。
考慮到Hyperliquid採用完全鏈上且無需許可的設計,且無強制客戶識別或中心化託管機制,其在清算總量中的比例相當顯著。該平台用戶在監管障礙極低的情況下執行高槓桿交易,當價格觸及閾值時,導致多頭倉位集中清算。
市場觀察者指出,脆弱的市場情緒、偏高的未平倉合約數量及關鍵技術支撐附近集中的保證金追繳是引發連鎖清算的催化劑。比特幣約11.1萬美元和以太坊約3900美元的價格劇烈波動,觸發了自動止損及保證金追繳執行,連鎖反應遍及多個交易場所的永續合約。
統計分析顯示,在24小時內超過26萬筆交易者倉位被清算,導致槓桿市場暴露被迫大量平倉。如此規模的強制去槓桿通常預示著盤整期間或短期價格反彈,市場參與者調整倉位,流動性提供者重新校準風險參數。
業界評論強調,去中心化永續合約市場的超高槓桿環境可能需要強化風險管理機制,包括動態清算閾值、去中心化保險基金及流動性提供者的協作監控,以減輕系統性閃崩風險。
展望未來,此次清算事件提醒人們,在無需許可的衍生品市場中,開放式交易與系統穩定性之間存在取捨,並促使對基礎設施安全措施的提升呼聲,以實現可訪問性與強健風控的平衡。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