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30日,Cake Labs執行長Vikrant Sharma發表觀點,強調美國最高法院決定不受理Harper訴Faulkender案的影響。最高法院允許下級法院的裁決生效,確認了有百年歷史的第三方原則適用於公共區塊鏈帳本。根據此原則,任何自願與服務提供商共享的數據將失去第四修正案的保護,因此,鏈上交易記錄將成為無需搜索令之政府監控的對象。
該裁決實質上授權稅務機關、檢察官及私人分析公司在無司法監督下存取並彙編龐大的財務歷史記錄。在這全新授權的環境中,區塊鏈鑑識供應商蓬勃發展,其分析市場規模預計於2025年增至約410億美元,翻倍增長。其聚類啟發式算法可標記超過60%的非法穩定幣流動,展現用戶的偽匿名性減弱,並對正常用戶帶來重大隱私風險。
Sharma認為,數位金融的憲法保障落後於技術進步。與傳統需搜查令的銀行對帳單不同,公共鏈上數據缺乏內建隱私保護層。因此,個人消費習慣、薪資分配及政治捐款持續面臨曝光風險。作者主張,唯有密碼學工程的進步,如預設整合具隱私增強功能的交易協議,才能恢復用戶互動的機密性。
新興技術—涵蓋靜態、無關聯的接收識別碼及用於輸入混淆的多方計算—提供強化隱私的途徑。這些方法避免集中混合池並增加標準聚類啟發式的困難,但仍屬自願採用,限制了普及率。Sharma警告,除非開發人員、託管方與Layer 2網絡將隱私提升為預設標準,否則該生態系統可能成為歷史上監控最嚴密的支付系統。
文章最後指出,忽略隱私將危及主流消費者採用及機構參與。儘管預期消費者加密支付至2026年將增長82%,但採用率仍低於3%,因此保密性認知將成為成長的關鍵推動力。投資組合經理與託管方面臨緊迫任務:設計中整合隱私工具,或將用戶信任拱手讓予侵入性分析。最高法院的立場凸顯了在數位時代維護數位金融自由需依靠技術解決方案的必要性。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