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安全部發布了一份諮詢,警告不要通過提供加密貨幣獎勵的虹膜掃描計劃收集生物識別數據。
該諮詢沒有點名具體項目,但描述了與以加密代幣換取虹膜掃描相符的情景,並引發國家安全和隱私的擔憂。
當局警告說,收集的生物識別數據可能被轉移到海外,使個人暴露於外國實體的追蹤、剖析和潛在監控之中。
該描述與加密身份項目Worldcoin的方法論高度一致,該項目因知情同意和數據處理問題在多個司法管轄區受到審查。
中國的諮詢發布之際,德國、法國和肯尼亞的數據保護機構對大規模生物識別數據收集的安全性和倫理問題提出了類似的擔憂。
國安部強調,被盜用的面部或虹膜數據可能被用來製造深度偽造身份,從而支持針對安全設施的高級間諜活動或欺詐行動。
該通知敦促企業在健全的法律框架解決數據存儲、跨境傳輸和用戶同意機制之前,停止生物識別換加密貨幣的計劃。
中國監管機構強調數據收集的透明度、嚴格的本地存儲要求和明確的用戶協議,以減輕國家安全風險。
行業專家指出,雖然數字身份解決方案能促進金融包容性,但必須在創新和嚴格的隱私保護之間取得平衡,才能獲得監管批准。
Worldcoin的WLD代幣價格在諮詢發布後下跌了4%,反映了市場對生物識別數據相關監管風險的敏感度。
觀察人士預計,其他探索類似數字身份計劃的國家可能會重新審視其監管框架,吸取中國安全評估的教訓。
該諮詢還表明中國對在其境內運營的外國科技公司的更廣泛審查,加強了對數據主權和網絡防禦的謹慎態度。
開發生物識別認證服務的公司現在面臨展示符合不斷演變的全球數據保護和國家安全標準的壓力。
隨著生物識別技術的普及,全球政府面臨制定既支持技術進步又保障公民權利和國家安全的監管挑戰。
隱私和加密領域的利益相關者將密切關注後續行動,包括潛在的執法措施和國際監管機構之間的協調。
中國的警告凸顯了在快速技術變革時代中新興身份解決方案、數字金融和地緣政治之間複雜的相互作用。
該諮詢的結果可能影響全球金融科技和高安全應用中生物識別數據使用範圍的政策討論。
目前,提供加密貨幣獎勵以促進生物識別登記的公司必須面對加劇的監管審查,否則可能面臨主要市場計劃被暫停的風險。
(0)